- 张晴;麻文效;唐梦瑶;
为提升天然染料染色的色牢度并拓展紫色色谱,采用乙醇水溶液提取五倍子作为媒染剂,优化的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20∶1,温度60℃,时间60 min,得率达28.5%。分析证实提取物富含单宁酸等多酚活性成分。将其应用于羊毛天然染料紫草与紫胶染色,优化的染色工艺为:预媒染染色,媒染剂质量分数0.8%,温度80℃,时间30 min。染色羊毛的K/S值分别达到4.93和4.56,耐皂洗、耐摩擦和耐日晒色牢度均达4~5级。将五倍子与明矾复配使用,染色羊毛的K/S值进一步提升至5.46。单宁酸作为媒染剂可以在羊毛纤维与染料分子间起到架桥配位作用。
2025年09期 v.51;No.693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王华清;赵宝艳;夏建明;赵耘霄;王龙飞;金阳波;
采用油茶籽壳色素对锦/氨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色素用量、染液pH、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媒染剂种类及媒染方式对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获得天然油茶籽壳色素锦/氨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并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直接染色最佳工艺为:色素质量浓度4 g/L,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40 min,pH 4.5。三种媒染方法对试样K/S值的影响顺序为:预媒染>后媒染>同浴媒染;使用无水氯化钙预媒法染色的织物色差值最小,且对色光影响也不大,最佳预媒染工艺为:媒染剂质量分数3%(omf),媒染温度70℃,时间30 min;媒染处理后织物的耐耐摩擦色牢度、沾色牢度均达4~5级及以上,变色牢度达3~4级,比直接染色工艺提高0.5~1级。
2025年09期 v.51;No.693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谈宜笑;顾闻彦;张广宇;杨棹航;
根据葡萄糖辅助的离子吸附-还原炭化策略,以聚丙烯腈(PAN)纤维毡为炭前驱体,制备CF/Fe_3O_4复合吸波材料。通过调控葡萄糖与金属离子配位比例及炭化温度,优化Fe_3O_4粒径分布和负载密度,实现介电损耗与磁损耗协同作用,显著提升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CF/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在厚度2.5 mm时最强吸收峰位于10.63 GHz处,最大反射损耗(RL)值为-28.60 dB,最大吸收带宽为4.14 GHz。该研究为开发高效率、宽频带、轻质化磁性吸波材料提供了新方法,也为炭纤维/磁性纳米颗粒复合体系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9期 v.51;No.693 35-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9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胡忠会;柯梦园;许长海;吕治家;程小明;苗大刚;
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棉纤维直接染料少水着色新工艺。利用静电纺丝装置,以PVA纺丝液为载体,将携带染料的微纳米纤维沉积到棉纤维网上,获得着色棉纤维。结果表明:当染料质量分数为5%时,染色效果最佳(直接大红4BS、直接黄RL和直接蓝B2RL染色的棉纤维K/S值分别达到3.1、1.5和1.7),并且色差小,匀染性较好;耐皂洗(变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和耐干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及以上;染色后纤维的吸湿性能较未染色棉纤维显著提高。
2025年09期 v.51;No.693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胡安然;王彤;张引;徐祥菲;曹芳芳;刘梦杰;张彩云;韩华;
以丙烯酰胺、衣康酸及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共聚制备水凝胶,借助衣康酸中的羧基基团对Fe~(3+)进行络合吸附,利用Fe~(3+)的氧化性将吡咯原位氧化聚合成聚吡咯(PPy),并将其填充到水凝胶中,制备具有出色水下抗溶胀性能的导电水凝胶。经压缩-回复试验测试发现,该水凝胶在一定的载荷下可实现超过60%的变形,且载荷释放后能够快速恢复至原有状态。将其作为传感器监测人体的一系列物理信号(手指弯曲、手腕伸展等)时,最大传感响应相对电阻变化率可达0.9%。
2025年09期 v.51;No.69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许倩;张静;谢园园;陈芮冰;陈诚;姜黎;
传统涂料普遍存在色素来源不环保、制备工艺复杂、耐湿稳定性不足及功能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绿色可持续与多功能化的发展需求。试验以厨余垃圾果皮和废弃罗布麻秸秆为生物质原料,通过无溶剂机械化学研磨法,在原料表面及内部间隙原位诱导超支化聚合物微纳层级结构的生长,成功制备出一种兼具超疏水性、多彩外观与荧光特性的纺织用多功能涂料。该方法工艺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为厨余垃圾的高值化资源利用提供了可行路径。
2025年09期 v.51;No.693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8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杨含梅;邱玉杭;
针对当前氨基硅油乳液稳定性不佳、整理织物抗皱性和手感均差的问题,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直链结构氨基改性有机硅阳离子乳液(LAminoSi)和支链结构氨基改性有机硅阳离子乳液(BrAminoSi)。研究了偶联剂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用量对乳液稳定性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乳液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涤纶/黏胶织物的整理。结果表明:当KH-602/KH-550质量分数为5.0%(相对D_4)时,制得的BrAminoSi-2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且其形成的乳胶膜柔韧性最佳,拉伸强度为28.12 MPa,断裂伸长率为11.67%;用其整理的涤纶/黏胶织物折皱回复角为148.5°,平滑度和柔软度均达到4级,应用性能良好。
2025年09期 v.51;No.693 54-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陈鑫胜;雷雅茹;吴济宏;
为提升涤纶针织面料的抗勾丝性能,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表征处理前后纤维的微观形貌,分析了等离子体改性机理,并评估了面料的抗勾丝性能、手感及强力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能有效刻蚀纤维表面,当处理功率为4 k W、时间为75 s时,改性面料在保持与原坯布相近手感的前提下,顶破强力(323.22 N)和拉伸断裂强力(550.47 N)分别较原样下降7.0%和6.8%,抗勾丝等级显著提升至3.5级(较未处理样品提高2.5级),具有抗勾丝性能。
2025年09期 v.51;No.69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吴庆;张鹏程;王宵;方远远;
采用绿色、高效的无溶剂固相热合成法制备了ZIF-67(沸石咪唑酸酯框架-67)及铁掺杂Fe@ZIF-67材料,通过XRD、XPS、FT-IR、SEM、BET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材料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形貌及孔隙特性,并将其用于染料吸附试验。结果表明:ZIF-67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能力较弱,60 min去除率仅为32%。少量铁掺杂(10%和20%)可显著提升吸附能力,60 min内MB去除率超90%,这归因于Fe掺杂诱导的晶体缺陷和增强的静电相互作用。然而,过量铁掺杂(50%)会破坏材料孔隙结构,减弱吸附能力。Fe@ZIF-67对甲基橙和罗丹明B同样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表明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51;No.693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唐弋凌;
<正>设计说明:“爱我中华”系列是旨在呈现中国56个民族独特的风采和文化魅力的系列插画。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南方,民间信仰多神。“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作品以壮族传统服饰为蓝本,在尊重其文化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元素,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上寻找融合点及新的发展路径,展示并弘扬壮族独有的文化魅力。
2025年09期 v.51;No.69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曾菁;
<正>设计说明:《洛梦华裳》本系列以17世纪欧洲巴洛克艺术的流动曲线对话20世纪东方旗袍的含蓄美学。在丝绸的褶皱间重塑当代女性的多维魅力,并保留立领隐喻当代女性在文化传承与自我表达间的平衡智慧。《墨兰云韵》云肩,东方传统服饰中的点睛之笔,承载着千年匠心的婉约与吉祥寓意。本系列撷取古典云肩的形制精髓,融合当代极简美学与功能性设计,重塑传统符号赋予现代服装的东方气韵。
2025年09期 v.51;No.693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胡筱;
<正>设计说明:本系列以AI技术为核心,重新定义了印染维度,将扎染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创造出层次丰富、纹理独特的视觉艺术。设计亮点在于AI辅助下的图案创新及设计运用,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对话,同时体现了东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作过程中,从自然界和东方艺术中汲取灵感,通过AI技术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精心打造出具有传统韵味且符合现代审美的服装系列。《Dye Dimension》系列不仅展现了科技与手工艺的深度融合,也能够为穿着者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和时尚感受。
2025年09期 v.51;No.693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