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

研究报告

  • BiSbO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马楠;徐丽慧;王黎明;黄信哲;刘章勇;张伟俊;王忠坚;

    采用水热法制备BiSbO_4光催化剂,研究了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其形貌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表明BiSbO_4具有正交晶系结构,且其形貌会随合成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当反应温度由205℃升至245℃时,晶体尺寸增大;反应时间由12 h延长至24 h时,结构的有序性降低;而当pH由1.0调节至1.4时,形貌由致密花状向疏松多孔结构转变。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制备条件为225℃、21 h和pH=1.1,此时BiSbO_4在紫外光下60 min内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率高达98.5%。

    2025年10期 v.51;No.694 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6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多重氢键网络与动态二硫键聚氨酯基涂层剂的制备与应用

    任栋湧;荣立夺;毛志平;钟毅;王碧佳;冯雪凌;

    以聚乙二醇(PEG)为软段,4,4′-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HMDI)为硬段,己二酸二酰肼(ADH)与4,4′-二氨基二苯二硫醚(DADPS)为扩链剂,采用一锅法成功合成了具有自愈合性能的聚氨酯,并通过掺杂1-乙基-3-甲基咪唑啉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EMIM][TFSI])离子液体开发出多功能织物涂层剂。结果显示:当n(ADH)∶n(DADPS)>1时,涂层处理可显著提升涤纶织物的力学性能,涤纶织物SPUA-T的断裂应力和延伸率分别达坯布的1.7倍和1.88倍;当n(ADH)∶n(DADPS)≤1时,材料展现出优异的自愈合性能(80℃下3 h可完全修复划痕)。该涂层剂不仅赋予织物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穿刺性,还具有精准的手指和手腕运动信号监测功能。

    2025年10期 v.51;No.694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9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钛酸锶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废水净化中的应用

    刘爱茜;高佳佳;麻祎蒙;

    为得到成本低廉且可以有效降解染料的光阳极,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旋涂技术制备了致密均匀的钛酸锶光阳极。将其用于催化降解以亚甲基蓝为模型的印染废水,在施加工作电压为0.6 V和1.3 V时,两者电流密度相近,但是在1.3 V下染料降解效率更高,降解率达82%,表明不同电压下钛酸锶氧化染料的能力不同,这是由于增加电压的同时,也提供了热力学驱动力。降低染料浓度后,钛酸锶仍表现出优异的降解能力。染料降解过程中,通过加入羟基自由基猝灭剂,发现降解效率降低,表明羟基自由基对染料降解具有活性作用。

    2025年10期 v.51;No.694 11-1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废旧棉涤织物的离子液体分离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

    任淑腾;张思琪;潘亮;周哲;

    采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 Cl)离子液体,对经脱色和漂白处理的废旧蓝色棉涤牛仔织物进行溶解分离。探究了离子液体对棉纤维和涤纶的分离效果与机制,并将分离所得的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直接进行湿法纺丝成型,制备再生纤维素纤维。结果表明,[Amim] Cl能有效分离棉涤组分,棉纤维和涤纶回收率均超过90%,涤纶保持其纤维形貌。同时,[Amim] Cl/纤维素溶液成纤性能良好,当棉涤织物质量分数为7.5%时,分离所得溶液纺丝制备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力学性能可达227.5 MPa。这为废旧棉涤纺织品从纤维到纤维的直接应用提供了一种绿色途径。

    2025年10期 v.51;No.694 16-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1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生产技术

  • 三维光子晶体结构色织物的制备及其反射光谱的数值模拟

    李帅;王颖;王继寒;张宏艳;肖远淑;单国华;

    为实现对结构色织物颜色的可控调节,制备了结构色织物并对其反射光谱进行模拟。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基元,经垂直沉积自组装,在棉织物表面构建三维光子晶体,使用FDTD Solutions软件建立三维光子晶体模型并进行反射光谱的数值模拟,研究了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与结构色和反射光谱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不同粒径聚苯乙烯微球组装的三维光子晶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并在织物上呈现出明亮且色相不同的结构色。随着聚苯乙烯微球粒径的增大,结构色发生红移。反射光谱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值基本吻合且呈现出相同的颜色变化规律。

    2025年10期 v.51;No.694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在罗布麻酶法脱胶工艺中的应用

    黄桂芳;朱若斐;肖远淑;宋均燕;姜黎;王丹;

    为实现罗布麻纤维绿色高效的脱胶加工,构建了一种“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与生物酶处理”相结合的新型脱胶工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微波与超声波的协同预处理参数进行优化;随后,通过生物酶联合脱胶处理,提升罗布麻的脱胶效率并保留纤维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51℃、氢氧化钠2.07 g/L、微波功率1 000 W、超声波频率40 k Hz、超声波功率480 W的条件下预处理20 min,用2.5 g/L酶液在65℃处理2 h,脱胶后罗布麻的纤维素比例可达90.43%,残胶率低至5.52%,白度为80.6%,单纤维断裂强力达到15.06 c N。相较于传统的化学脱胶法,该新工艺显著减少了碱耗量和环境负担,兼具高效性与环境友好性。

    2025年10期 v.51;No.694 26-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一次性口罩的可穿戴电热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王佳;金万雨;徐利云;张成蛟;刘婉婉;

    以一次性口罩中的熔喷非织造布为原料,通过等离子体处理、聚多巴胺(PDA)沉积以及超声辅助吸附碳纳米管等工艺,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碳纳米管/熔喷非织造布复合材料。通过调整各工艺参数以优化材料性能,并对其在最优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电加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良好,最小方阻可达20.55Ω/sq,在9 V电压作用下,最高温度可达95.9℃,撤去电压后能迅速冷却至环境温度。该材料兼具快速热响应和高效能量转换的特点,适用于可穿戴电加热领域。

    2025年10期 v.51;No.694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3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棉织物的昆仑雪菊轧染染色

    康家明;许苗;苏晴;吴军玲;许佳;

    采用轧染工艺对纯棉织物进行昆仑雪菊植物染料染色,研究了汽蒸法、焙烘法、冷轧堆法三种轧染工艺以及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铝钾、单宁酸、氧化钕、五倍子、石榴皮七种媒染剂对棉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改性棉织物的轧染染色效果显著优于未改性织物。在冷轧堆工艺中,硫酸铜和氧化钕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硫酸亚铁和硫酸铝钾在焙烘工艺和冷轧堆工艺中的染色效果相近;石榴皮则更适合汽蒸工艺;单宁酸和五倍子作为媒染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较小。经过轧染处理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同时紫外线防护性能也得到显著增强。

    2025年10期 v.51;No.69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溶液吸附法制备纳米铂金抗菌蚕丝织物及其性能表征

    许家岩;陶然;王曙东;黄小萃;赵兵;

    为解决一般纳米材料对织物的亲和性偏低、后整理易产生含有纳米颗粒的废水等问题,采用超支化聚酰胺-胺(PAMAM)为模板,硼氢化钠(NaBH_4)为还原剂还原氯铂酸(H_2PtCl_6),制备了高亲和性纳米铂金(Pt NPs),其平均粒径为6 nm、粒径分布均匀、呈类球形,Zeta电位为+24.5 m V,所制备的Pt NPs可通过静电作用主动吸附至蚕丝表面。研究了Pt NPs溶液浓度、浸渍时间和浸渍温度对蚕丝织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Pt NPs溶液质量浓度为90 mg/L,浸渍时间为2.0 h,浸渍温度为100℃时,Pt NPs在蚕丝织物上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最高。经Pt NPs改性后,蚕丝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力略有下降,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经50次标准水洗后,抑菌率分别为(88.5±1.7)%和(84.3±2.1)%,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和耐水洗性能。

    2025年10期 v.51;No.69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紫外辐照茜素原位生成纳米银及对涤纶的染色抗菌整理

    韩雷侠;董媛媛;林志富;

    采用紫外光辅助茜素还原法,在涤纶织物表面原位生成并负载纳米银颗粒,系统探究了硝酸银浓度、紫外辐照能量及茜素溶液浓度对纳米银生成及织物功能化的影响。通过染色性能、抗菌性及服用性能测试表明:当硝酸银浓度为3 mmol/L,紫外线照射能量为15 J/cm~2,茜素溶液质量分数为15%时,涤纶织物K/S值达10.84,呈现均匀的黄绿色泽,且具备优异的抗菌性能(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99%)。

    2025年10期 v.51;No.694 45-4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锰基仿生催化剂活化PMS高效降解染色废水

    夏云;徐锦龙;陈龙;

    设计了环境友好型的仿生催化剂十六氯锰酞菁轴向配位吡啶基修饰的炭黑(MnPcCl_(16)-Py-CB),以过硫酸氢盐(PMS)为氧化剂,构筑仿生催化体系,催化氧化降解以酸性橙07(AO7)为目标底物的染色废水,研究其催化性能、影响因素和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催化体系在室温条件下,MnPcCl_(16)-Py-CB质量浓度为0.05 g/L,PMS浓度为1 mmol/L,催化性能最优,对AO7的降解率为100%;所构筑的仿生催化体系在pH为酸性、中性和碱性的条件下,或在高浓度无机盐条件下,对AO7降解效率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构筑的MnPcCl_(16)-Py-CB/PMS催化体系氧化降解AO7的活性种为高价锰氧[Mn(IV)=O]。

    2025年10期 v.51;No.69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Co掺杂BiOCl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景钇淇;林尚洁;唐淑萍;黄秀菊;梁炜;张留帅;王瑞娟;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微球状Co元素掺杂BiOCl(Co-BiOCl),运用SEM、XRD和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DRS)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在可见光作用下,以甲基橙(MO)为降解目标,探究了Co与BiOCl的物质的量比、光催化剂质量、溶液pH等因素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降解MO的活性物种及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合成的微球状Co_(0.10)-BiOCl催化剂质量为0.10 g,pH为6的100 mL 25 mg/L MO溶液的降解率达到98.50%,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在该过程中·O_2~-和h~+起主要作用,·OH发挥次要作用。

    2025年10期 v.51;No.694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钛酸铋纳米纤维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和性能

    徐佳琦;宁江涛;葛烨倩;

    采用静电纺丝法和煅烧工艺制备钛酸铋(Bi_4Ti_3O_(12))纳米纤维光催化材料。通过SEM、TG、XRD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和性能进行分析。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探究该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显示,制备的Bi_4Ti_3O_(12)纳米纤维具备典型的层状钙钛矿结构,直径在500~700 nm。在紫外光照射下,纳米纤维对罗丹明B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在煅烧温度为500℃,升温速率为3℃/min,保温时间为180 min条件下制备的Bi_4Ti_3O_(12)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形貌特征以及化学性能,180 min内罗丹明B降解率可达99%以上。

    2025年10期 v.51;No.694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二茂铁改性巴旦木壳多孔炭对亚甲基蓝的高效吸附

    热萨莱提·伊敏;祖丽乎马儿·艾买提;刘力;张德文;买合比热提·阿里木;

    以价廉的巴旦木壳为原料制备多孔炭材料,并用多种手段对材料形貌、比表面积、孔分布等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p H、吸附剂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巴旦木壳多孔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KOH、K_2CO_3活化法,二茂铁活化制备的多孔炭的孔结构更有序、石墨化程度更高,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更大,分别达到1 064.4 m~2/g和0.602 307 cm~3/g。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300 mg/L,吸附剂质量10 mg,吸附时间为3.0 h,吸附温度为25℃,pH为8时,多孔炭的最大吸附量为448.6 mg/g,亚甲基蓝去除率为99.7%,吸附等温线Langmuir(R~2=0.999 3)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 8)能更好地描述巴旦木壳多孔炭的吸附过程。

    2025年10期 v.51;No.694 63-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测试与标准

  • 服装接触持续凉感性能检测标准研究与改进

    孙洁;

    针对T/CNGA 23—2021《服装接触持续凉感性能的检测与评价》团体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测试原理局限、人工操作误差及加液量单一等问题,系统收集了15种具有持续凉感功能的针织面料,并依据标准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速干面料因水分过早挥发易被误判为“假不合格”,人工操作每延迟5 s会导致试样最高温度升高0.4~0.5℃,统一加液量(0.5 mL)难以适应不同运动场景的实际需求。为此,提出了改进的检测流程,并设计了一套全自动接触式持续凉感测试仪,通过集成静置、加液与测试环节于密闭试验仓,实现了加液过程的自动化与加液量的精确调控(0.2~1.5 mL可调)。改进后的方法使测试重现性显著提高71.9%,提升了对速干面料凉感性能评价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为标准修订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2025年10期 v.51;No.694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述评

  •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杜志向;吕粤;杨文婕;阿阳;陈艳莹;马璐瑶;

    介绍了环境问题、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简称ESG)的历史演变,影响其发展的驱动因素、参与主体和发展障碍;分析了ESG发展的核心议题;给出了企业实施ESG管理的建议,即提升企业价值转化、ESG管理实践路径和第三方机构推动。

    2025年10期 v.51;No.694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4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服装生命周期环境表现量化与评价

    唐虹;徐小方;宋丛珊;刘秋香;王来力;

    为分析服装生命周期环境表现量化与评价研究进展,对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服装生命周期环境表现量化与评价的销售模式、使用周期和废弃处理等关键问题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当前服装销售和使用阶段研究中功能单元设定各异、系统边界不统一、数据清单存在偏差,是各类服装环境表现难以直接比较的直接原因;服装线上线下的不同销售模式、退换货、库存等是影响服装销售阶段环境影响量化与评价的关键因素;使用寿命和洗涤模式是服装使用阶段环境表现的关键影响因素,分类建立服装的标准使用模式有助于服装使用阶段环境影响的量化与评价;服装废弃处理的环境表现量化与评价需综合考虑处理过程中和处理后的环境影响,分配原则是废弃服装回收再利用环境影响量化与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

    2025年10期 v.51;No.694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艺术与设计

  • 从敦煌史料看盛唐至晚唐服饰审美的转向与动因

    马鑫;

    敦煌壁画作为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艺术结晶,系统记录了唐代服饰审美演变历程。基于敦煌壁画图像史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盛唐至晚唐服饰审美从开放张扬向内敛繁复的转向特征。盛唐时期服饰以袒领装、鲜艳品色、胡风纹样为标志,体现国力强盛下的技术突破与开放审美;晚唐时期服饰趋向层次堆叠、纹样繁缛、色彩含蓄,反映政治动荡后礼制重构与工艺精细化发展。根据史料分析认为,唐朝服饰审美的转向受经济波动、政治干预、印染技术进步及宗教世俗化共同影响。

    2025年10期 v.51;No.694 86-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数字媒体视域下壮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黄红韩;张婷;

    壮族服饰种类多样,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融入了新的元素,既舒适又时尚,形成了独特的壮族服饰文化。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壮族服饰文化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契机,有助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受到技术、产品创新、人才等多重要素影响,壮族服饰文化保护与开发效果欠佳。数字媒体视域下,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壮族服饰文化的深度融合,加强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品牌建设与传承机制建设,可以实现壮族服饰文化的高效保护与开发,推动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2025年10期 v.51;No.694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图像学视野下闽东畲族服饰图案分析及应用

    徐嘉;刘鹏;

    畲族服饰图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信息与独特的审美价值。凤凰、花卉、几何纹样等经典元素,不仅体现了畲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更映射出他们的生活哲学与宗教信仰。在现代设计领域,闽东畲族服饰图案以其独特魅力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设计师们匠心独运,提取、重构并创新这些传统元素,巧妙融入现代服饰、家居用品及产品包装中,既传承了畲族文化之魂,又为设计作品增添了新活力与时代感。通过运用图像学方法,深入剖析闽东畲族服饰图案的分类、构图、色彩及象征意义,并探讨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实践应用,旨在为闽东畲族服饰图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2025年10期 v.51;No.694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非遗焕新:蜀绣双面绣技艺在现代饰品中的实践与应用

    尹浩英;

    <正>设计说明:该套作品以成都城市文化符号“芙蓉”为核心创意基因,通过非遗技艺与当代设计对话实现文化焕新。在图案中运用芙蓉花解构再造,提取传统芙蓉花层叠花瓣特征,解构为几何化放射状骨架,呈现水墨晕染肌理,同时,巧妙运用“蓉”字文化转译,将成都简称“蓉”字拆解为流畅曲线,与花瓣轮廓融合为隐形标识,呼应蜀绣经典色谱与现代极简审美。该系列作品涵盖耳饰、挎包、手提包、项链等品类,作品突破了平面绣品范式,使千年非遗成为流动的城市文化名片。

    2025年10期 v.51;No.694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织锦纹样创新设计

    刘米;彭喆;

    <正>设计说明:本设计旨在通过提取织锦纹样,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技艺完美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文化底蕴又不失时尚感的纹样设计。整个织锦纹样设计在色彩搭配、形状设计和元素布局等方面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旨在营造出一种活泼而和谐的感觉。

    2025年10期 v.51;No.694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自然文化元素纹样设计

    黄珏涵;张策;余白杨;

    <正>作品说明:设计灵感源自自然资源文化,整体设计以宁静的蓝色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深邃而优雅的古典氛围,巧妙地将自然资源文化特色融入农产品品牌,创造出既具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视觉艺术作品。作品彰显了自然资源文化的魅力,该设计在后期可运用于品牌形象设计之中。

    2025年10期 v.51;No.694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草原之韵》丝巾设计

    张敏;张琲;

    <正>~~

    2025年10期 v.51;No.694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锦绣花韵》纹样设计及应用

    罗欣;

    <正>设计说明:锦绣花韵以牡丹、莲花等传统花卉经典意象为基础,纹样设计组合构图均衡富有韵律,展现方圆之中花卉繁盛之美,旨在用现代设计理念解构并推动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语境下的时尚创新。作品可应用于软装、服饰及箱包等领域。

    2025年10期 v.51;No.694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疆非遗模戳印花的创新应用设计

    齐娅璇;朱迪;

    <正>作品说明:该作品灵感源自新疆的非遗木模戳印技艺,选用自然主题中的花朵与藤蔓作为设计原型,并通过现代化审美进行再创作。在色彩使用上,采纳自然界的绿色、红色和蓝色,利用同色系搭配,打造和谐悦目的视觉体验。作品中的花朵生动绽放,藤蔓茁壮成长,象征中华民族在交流与融合过程中的生命力,旨在展现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强调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

    2025年10期 v.51;No.694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粤西傩舞》纹样设计及应用

    邓婷;李夏东;

    <正>~~

    2025年10期 v.51;No.694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绒翦》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王琳;

    <正>~~

    2025年10期 v.51;No.694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拼布服装设计——消失的她》

    喻世鹏;

    <正>设计说明:以天然染料水洗牛仔面料与回收旧衣再造为起点,直面服装产业快时尚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项目甄选并改造三百二十余件回收衣物,结合中国前进牛仔提供的天然染料水洗牛仔面料,展开一系列可持续设计探索。通过数字建模技术与拼布艺术的融合,创作出虚实相生的环保创意服饰。作品旨在调和传统与现代、时尚与绿色、快速与沉淀之间的张力,寻找平衡点,守护美丽的精神世界与绿色的物质世界,使其不致“消失”。

    2025年10期 v.51;No.694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梦回明朝——锦褶华裳》服装设计

    田俊阳;

    <正>~~

    2025年10期 v.51;No.694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无常》、《混沌》,《不极》、《无像》服装设计

    刘庆海;于迎红;

    <正>设计说明:本次设计以传统服饰元素作为基石,结合未来机械和废土风格色彩及元素进行创作。设计四款服饰分别是《不极》《无像》《混沌》《无常》,其中《不极》《无像》在结合中国文字“极”和“无”作为背景,《不极》主体服饰为交领袍式,《无像》主体服饰为对襟样式并融合一些坠式装饰元素。手臂结合机械手臂,突出传统与科技结合。《混沌》《无常》在中国袍式服装基础上融合户外机能以及机械元素,纹样上使用畲族银饰几何纹样为设计初始点,胶片底片式纹样处理方式更加展现未来感。

    2025年10期 v.51;No.69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遇见与重生”文创服饰设计

    王明杰;程丽娜;

    <正>设计说明:“遇见与重生”系列文创服装以中国传统图案为灵感,融入传统印染与蜡染手工技艺,展现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女性的优雅气质。设计通过细腻的图案与精湛的工艺,讲述了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碰撞与交融。每一件服装都以经典的中国元素为核心,传递着吉祥与和谐的象征。材质选用天然棉麻,强调舒适性与环保性,赋予服装自然与流畅的质感。蜡染工艺的应用使得每一件服装都有独一无二的色彩层次与艺术效果,表现出自然的不规则美。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得到了巧妙结合,服装版型简洁利落,突出了现代女性的独立与自信,体现了“遇见与重生”的主题——在传统中找到新的生命与表现方式。此系列服装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女性独立与魅力的礼赞。

    2025年10期 v.51;No.69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